Skip to content

币安三方托管:2025年年底前免手续费

核心优势 币安三方托管是为机构设计的托管方案,机构可将法币和传统金融抵押品存放在受监管的第三方银行,同时在币安交易。

最新版本降低了准入门槛,取消交易量要求,且直到2025年底——对质押资金免收服务费。

三方托管对标传统金融标准,赋予机构完全控制权、降低交易对手方风险,以及由币安专属团队提供无缝入驻服务。

这是一般性公告。此处提及的产品和服务可能在您的地区不可用。

2023年11月,币安成为全球首家试点三方银行托管方案的加密货币交易所——该方案旨在帮助机构通过将交易抵押品存放在受监管的第三方银行(场外托管),管理交易对手风险,同时保持在币安交易的权限。

如今,这一产品已悄然成熟,成为重视更高透明度、控制权和风险缓释的机构客户的实际运营解决方案。现在,我们进一步降低这项服务的使用门槛:更低的最小质押金额、升级基础设施,以及直到2025年底对质押资金免收服务费。

本文将探讨币安三方托管的运作机制,以及为何越来越多的机构选择采用这种更智能的加密资产风险管理模式。

什么是币安三方托管,及其重要性 币安三方托管是一种为机构打造的高信任托管框架。它允许客户将更传统的抵押品——如法币、国库券和代币化收益产品——存放在受监管的第三方银行的企业账户中,即场外托管。这些资产安全地存放在合作的银行期间,客户仍可获得币安交易额度,无需转移抵押品即可在币安进行交易。

由于抵押品保留在客户自己在合作银行的账户中,机构可以在获取币安流动性的同时,赚取符合条件的资产收益。实现资本高效策略,兼得收益。

该结构大幅降低了交易对手方风险,并沿袭传统金融市场长期采用的模式。通过分离托管与执行,机构能更好地协调加密货币活动与内部风险管理要求、运营政策和监管预期。且无需共享资产,也不会失去控制权。

对于寻求安全且资本高效的加密敞口的机构来说,三方银行托管提供了传统金融级托管与币安流动性的结合方案。

最新升级:为满足机构需求而打造的可扩展解决方案 自试点以来,币安三方托管已发展成为一种更易用、高效且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关键改进旨在满足更广泛机构客户的需求。最值得注意的是,币安将免除所有质押资金的服务费,直至2025年12月31日,为希望试用或扩大产品使用范围的机构提供了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机会。

最新版本还降低了准入门槛,减少了最低投资金额且取消交易量承诺压迫起。这使得该方案适用于更广泛的机构客户,包括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及其他在试点阶段可能不符合资格的机构。在后台,我们优化了产品基础设施,使其更加资本高效,帮助客户在不增加成本压力的情况下实现规模扩展。此次升级使我们能够以更低成本支持更多客户,同时不影响安全性和性能。

最后,我们扩展了受监管银行合作伙伴网络,为客户在选择符合其运营和监管要求的合作银行时提供了更大灵活性。更多选择意味着更多控制权和更强信心。

为什么机构选择币安三方托管 币安三方托管旨在为机构提供他们在大规模资本配置时所期望的控制力、透明度和运营保障。客户资产存放在独立的银行账户中——非合并账户,亦非信托账户——确保客户拥有清晰完整的法律所有权和资产可见性。

这种结构有助于满足机构内部管理和监管要求,非常适合注重合规的机构。无论是应对内部审计还是外部监管,客户都能依托这一托管方案,体现出与传统金融实践相一致的合规性。

币安还提供全方位的入门指导和持续支持,帮助客户顺利将三方托管整合到其交易运作中。从初始设置、与银行合作对接,到账户管理,我们的团队将与每位客户紧密合作,确保在每个环节都能获得优质体验。

从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到家族办公室等各类机构,纷纷选择币安三方托管解决方案,以更智能的兼顾加密资产敞口与安全控制。

限时0%手续费活动 为普及机构使用,币安目前对三方托管客户的质押资金免除所有服务费用——这相比之前的收费结构大幅降低,表明了我们致力于让各类机构更便捷地使用安全的场外托管服务的决心。

此次0%手续费优惠活动将持续至2025年12月31日,2026年起将实施新的分层定价模式,基于产品规模效益设计更低费率。如果您有兴趣了解更多信息或评估您的资格,请联系您的专属客户经理。如果您尚未成为币安VIP或机构客户,请通过此表单与我们的团队联系。

总结与展望 随着机构加大数字资产的配置,建立符合传统金融保障标准的基础设施的需求日益迫切。币安三方托管正是为此而生,结合了场外托管、场内交易灵活性以及币安全球流动性,提供了一套面向机构的综合解决方案。

这不仅仅是一个概念验证。随着更多实际客户的积极使用以及合作银行网络的不断扩大,三方托管正迅速成为以清晰、可控和自信的方式管理加密资产敞口的新常态。

对于希望进入市场或扩大市场份额,同时满足内部管理要求并降低运营风险的机构来说,币安三方托管提供了一条明确的发展路径。

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